等多个维度,是新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展示,也为未来的持续优化提供了实践经验。
“当前,无论是招商引资,还是企业培育,比的不再是谁的土地便宜、补贴更多,而是谁的市场机会更多、产业配套更好。”新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更加注重市场机会的供给、活力的激发,全面清理隐性壁垒,推动资源要素高度集成、高效配置,努力让市场主体在更加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中茁壮成长。
近年来,新津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工业强区”一号工程,秉持“有需必应、无事不扰”的服务理念,全方位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,推动服务提质增效。
在政策创新方面,新津推出的“政策找企业”模式成效显著,通过数据赋能、流程再造,打造“政策找企业”智慧应用场景,实现了政策申兑的智能化变革。
对全区45000余户市场主体进行精准“画像”,构建“法人数据库”。同时,将全区现有惠企政策按照 “免申即享”和“易申快享”进行颗粒化拆解,形成“政策数据库”。
依托智慧新津数据中台算力,实现惠企政策与企业的智能匹配、无感审批、精准触达。
同时,新津发布惠企政策专属二维码,为本地及外地企业、人才提供“一键触达、精准匹配、无感支付”的“一站式”政策服务新体验,全力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。
在政务服务优化上,新津坚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“两端发力”,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,让企业办事更便捷、更高效。
针对需求侧,依托新津区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,聚焦审批服务环节企业关心的问题,开发“一图指引”“一键查看”“一码享用”“帮代办 + AI 小智”等模块。
针对供给侧,新津从线上、线下多渠道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。线下,推动政务服务载体向园区、镇街下沉。在新津经济开发区,升级打造园区企业服务中心,组织发改、经信、行政审批、市场监管等18 家单位入驻,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、税务、社保等10大类、293件涉企事项服务。线上,除了“政策找企业”智慧应用场景外,新津还不断完善“津津通”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功能,让企业能够在线上完成各类业务的办理和咨询,实现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,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办事体验。
为了让企业心无旁骛抓生产,新津积极探索创新跨部门综合监管模式,以“营商”换“赢商”,构建让企业和企业家可感、可视、可及的优良营商环境。
新津印发《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实施方案》,明确落实综合监管各项任务的牵头部门和全链条责任主体,统筹推进各类监管事项“综合查一次”。
同时,新津依托企业信用回流数据,将企业分为A、B、C、D四类信用风险等级,依据等级分事项递增抽查检查比例和频次。
“政商恳谈——津商茶叙——周三企业服务日”三级梯度服务体系……新津着力搭建政企沟通桥梁,畅通政企沟通渠道,及时了解企业需求,为企业排忧解难。
每月,由区委或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蓉易见·政商恳谈会,邀请区内企业代表与政府部门共聚一堂,共商发展、共谋未来。截至目前,已举办16期政商恳谈会,收集企业诉求424个,切实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。
适时组织相关行业联盟、产业链企业等开展“津商茶叙”,为企业提供一个轻松交流的平台,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。各产业园区管委会按“每月一个大主题、每周一个服务日”原则,每周三在专属区域“摆摊设点”,多部门协作,开展“周三企业服务日”活动,助力企业纾困解难,在2024年累计办理企业诉求183 项。
此外,新津区按照成都市委“进万企、解难题、优环境、促发展”部署要求,成立服务工业企业工作专班,制定服务企业方案,分层分级分类开展走访工作。